时间:2022-09-06 15:14:18 | 浏览:2188
我国降水量南北分布不均,南方多而北方少。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北方地区严重缺水,大片土地沙化。有数据显示,北方大城市中,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郑州、西安,都处于严重缺水状态,与目前快速扩张的城市规模极不相适应。尽管目前已经开通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但还没有根本性的扭转北方缺水局面。另一方面,我国降水季节性差异比较大,北方地区降水主要集7、8、9月份,占到了全年的70%以上,而其它月份处于缺雨少水的状态。所以说,解决目前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和短缺现象,仍然是我们长期研究的一个课题。
人们在建高楼的时候,总要在楼顶建一个水箱(或者在高楼的周边建一个水塔),先将水抽入水箱,楼上居民需要用水的时候,再将水塔里的水放出来,满足居民的需要。根据这一现象,笔者认为,我国地形就是一个特殊水塔型,青藏高原就是那个水塔。
传统水塔,能够提供几橦楼的用水
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分为三个阶梯,第一级阶梯为青藏高原,第二级阶梯为塔里木盆地民、准葛尔盆地、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第三级阶梯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因此,黄河、长江,自西向东奔流不息,流向大海。
我们习惯将青藏高原比喻为我国的水塔,但这样一座水塔,是不受人工操作控制的,不能解决降水的季节分布不均问题。如果在青藏高原建一座超级人工湖,将雨季的水储存起来,到了旱季,再将水放出水,泽被全国,该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
青海湖,就是水塔水箱的最佳选择,将其建成中国真正的水塔,不仅解决季节分布不均,还可彻底解决北方干旱问题。
抽龙羊峡的水至青海湖路径设计
龙羊峡到青海湖的直线距离仅为42公里。 如图,将龙羊峡水库的水(A处,海拔2600米),用水泵抬升1000米至B处(海拔3534米),再在B处修建蓄水池,修建B处到C处(海拔3356米)的水渠(遇峡谷架桥梁),根据海拔高度,从B处可以自流到C处,再从C处建水渠,自流进入倒淌河(海拔3294米),最后流入青海湖,将水储存起来。
从A处至B处,直线距离13千米,垂直高度约1000米,可建多级水泵,一级一级抬升,最后至B处,B处至C处大约11公里,C处至D处大约10公里,全程仅34公里。工程的难度在抬升1000米的A处至B处,当然可以利用多级水泵作业,实现抬升。同时,在处和D处还可修建两座水电站,发的电用来抽水,也可用龙羊峡水电站本身的水利发电功能提供的电能,还可利用水库周边丰富的太阳能作为能源,来抽取水库的水至青海湖。
每年从龙羊峡水库,向青海湖输送100亿立方米的水储存起来,等到旱季,再将水放出来,一来发电,二来灌溉,还可满足居民用水需要。
青海湖目前面积约4500平方公里,容量大约1050亿立方米。远期规划将龙羊峡的水抽过来,水面上升50米,湖面扩大至7000平方公里,需要调水约3500亿立方米,若每年调水100亿立方米,需要35年实现该目标。到时候,青海湖总容量将达到4500亿立方米,是11个三峡水库的容量,17个龙羊峡水库的容量。这样的规模,已经能够影响北方的天气系统了,为北方调度水源有了足够的底气。
远期,还将在海晏县修建排水渠,将水从此处调度出去,一来可以发电,二来可以补充湟水水源,甚至补充整个黄河流域的旱季水源。
扩容后的青海湖,水面增至7000平方公里,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湖
青藏高原是地球上最年轻的高原,只有几千万年,是由亚欧大陆板块相互运动挤压后从海底抬升形成的,这么大面积的海底抬升起来,海底的物质本身就带有许多卤族元素,大家知道,这些元素中大多数都是各种盐类,而青海湖又是一个盆地,湖水没有流出,平时水份蒸发了,而盐却留在了湖底。目前青海湖的含盐度大概在1.2%左右,如果再增加1倍的淡水,含盐度自然会下降一半,长期往复循环,青海湖自然就会变成淡水湖了。
美丽的青海湖
到过青海湖的朋友都知道:青海湖地处盆地,四周均为高大的山脉,夏季山上总是在下雨,这就是青海湖的水汽蒸到周边山坡上形成的地形雨。青海湖年均蒸发量为924mm,降水量大约在500mm左右,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又深处高原腹地,海洋水汽爬升不上来,导致内循环水汽越来越少,所以西北地区越来越干旱。
必须通过人工干预天气的做法,为青海湖补充水源,让蒸发量和降水量处于大体平衡状态,维持青海湖周边天气系统的自循环,远期可影响祁连山、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的天气。如果,青海湖湖面扩张至7000平方公里,还将影响整个黄河流域,北方也将会变得越来越宜居。
人们担心,青海湖输入淡水,湖水变淡,湟渔将会灭绝。这个不可能,湟鱼是可以生活在淡水中,布哈河、倒淌河都有它的身影,说明它是可以生存在淡水中的。湖面增大到7000平方公里,鸟岛可能被淹,但鸟儿会向周边的山脚转移,湖面扩大,只会让更多的鸟儿到此生存繁殖。
总之,水是生命之源,有了水,生命将更具活力,有了更多的水,青海湖只会更加繁荣,水草更加繁茂,牛羊更加膘肥体壮。
青海湖周边人口稀少,据统计,不足2万人,每平方公里不到4人,对移民搬迁是非常容易的事情,也就是说,如果真按7000平方公里设计,海拔在3300米以下的可能才面临搬迁。至于公路、铁路改道,在人口稀少的高原地区,也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来源:人民网-福建频道漳州市长泰区文旅宣传片。视频由漳州市长泰区融媒体中心提供日前,福建省漳州市长泰区举行全域旅游发展大会,启动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长泰区将推动旅游、文化、康养等融合发展,创建省级全域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东南沿海知
中新网海口9月24日电 (记者 王辛莉)9月23日,海南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全省“查堵点、破难题、促发展”活动第五次推进会上表示,要加强统筹协调,提升服务水平,破解堵点难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会上逐一剖析
本报讯(通讯员王琨 全媒体记者韩秀嫣)近日,襄城区教育局获县市区教育局质量评价一等奖。这是襄城区努力开创教育工作新局面的一个缩影。2021年,襄城区着力破解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坚持以建设教育强区为目标,突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快补
作为地级市市区,黄州区是唯一黄冈的市辖区。2020年,黄州区实现经济总量241亿元,位居黄冈第四名;黄州区常住人口为45万人,位居黄冈第八名。尽管黄州区体量不是很大,但它却是黄冈地区的“大脑中枢”和“总指挥”。黄冈市区:大城市和区域性中心城
来源:咸宁日报通讯员 黎赛明 龙涛掌上咸宁报道今年以来,通城县紧盯年度考评目标任务,狠抓项目谋划、调度和督办,促进全县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为高标准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打下坚实基础。正在建设中的隽水大桥项目连日来,骄阳似火,持续高温,考验着坚
映象网讯(大象新闻记者 贾利超 通讯员 周俊英 田雨)砥砺前行,方显担当本色;迎风而上,共建大美城区。3月17日,记者走进安阳市文峰区部分项目工地、老旧小区改造现场,亲身感受城乡环境发生的可喜变化。项目为王 城乡建设稳步发展项目是第一推动力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康亚飞 省委、省政府对全省城镇发展空间格局进行了重塑性调整,郑州都市圈由原来的“1+4”拓展为“1+8”,扩容后的郑州都市圈规划建设下步怎么干?12月27日,在河南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会上,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李迎
9月17日,为深化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提高助企服务质量,创建一流营商环境,区委副书记、区长赵红兵主持召开新开源(焦作)公司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会。区领导邬月红、许庆林出席会议,相关区直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听取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维博宽阔笔直的街道,随处可见法治宣传标语,金秋时节,走进河南省清丰县,这个到处鸟语花香的县城处处透着安详和乐。 作为“全国矛盾化解示范县”,清丰县以政治、自治、法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模式走出一条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之
河北新闻网讯(岑屹、张丽利)近年来,张家口市桥东区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中,以解决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目标、以“一老一小”群体为主要服务对象,利用小区改造腾退的锅炉房、门房等闲置房产建设小学生一站式托管中心(“小饭桌”)、日间照料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