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羊峡的隐忧:花30年养一条虹鳟,“漏网之鱼”已侵入黄河

时间:2022-09-06 14:55:02 | 浏览:4150

虹鳟早在2017年,黄河上游冷水区的虹鳟产量就已达到1.38万吨,占到了全国鲑鳟鱼总产量的30%,青海省也一举成为国内最。龙羊峡水库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虹鳟鱼宝库”,连同下游的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等多个水库,组成了黄河上游最优良的冷水资源库。

龙羊峡水库是国内首屈一指的“虹鳟鱼宝库”,连同下游的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等多个水库,组成了黄河上游最优良的冷水资源库。

虹鳟

早在2017年,黄河上游冷水区的虹鳟产量就已达到1.38万吨,占到了全国鲑鳟鱼总产量的30%,青海省也一举成为国内最大的鲑鳟鱼产地。

青海省于1985年首次引入虹鳟,在1989年联合国援助青海渔业开发计划中,虹鳟养殖更是被列为了重点项目。经过30多年的发展,虹鳟已成为龙羊峡水库的一张“王牌”,特色优势显著。那么,龙羊峡水库及周边水产企业为何选择虹鳟鱼“下手”呢?

首先是资源优势显著。

龙羊峡水库是黄河流域最大的深水水库,水域面积383平方公里,最大蓄水量247亿m?,堪称黄河的一个“高位水缸”。更为难得的是,库区年平均水温为12℃,冬季不结冰,水质优良,溶氧充沛,非常适合虹鳟(冷水鱼)的生长,自然优势可以说是得天独厚。

其次,虹鳟鱼市场是一块“大蛋糕”,销路好,利润高。

虹鳟是太平洋鲑鱼的一种,体型神似三文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欢迎。众所周知,三文鱼是国际市场出了名的“抢手货”,而虹鳟的卖相与之难分高下,尤其是国内市场,近年来是越做越大。

据统计,中国每年消费4万吨左右的虹鳟,养殖成本一斤不到20元,市场价格却能卖到40~60元左右,利润颇高。如果再加上海外的水产市场,虹鳟无疑是业内令人垂涎的“肥肉”。

以上两点结合,虹鳟在龙羊峡水库"出道"并声名大噪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虹鳟的热度和定位虽不及三文鱼,但养起来也并不容易。国内养虹鳟的方法高度统一,几乎全是网箱养殖,养殖设备、产品加工等都是难点,而国内水产企业想要自建一套生产线绝非易事,这也是国产虹鳟产业的瓶颈所在。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和挪威老牌水产企业展开深入合作,包括引进挪威AKVA集团的全自动投饵机、抗风浪网箱以及Fishtak养殖软件系统,渔业设施“大换血”,产能显著升级,虹鳟养殖正式走向标准化。

自动化生产线

为了避免走“用水质换产量”的老路,库区的养殖密度控制得低,每立方水体产量不超过6公斤。这是什么概念呢?按照挪威的计量方式,每立方水体可养殖25公斤的鲑鳟鱼,这一标准是公认的行业指标,而龙羊峡的密度还不到该标准的1/4,大大降低投喂饲料所带来的氮源、磷源污染。

问题来了,我国在龙羊峡水库养殖虹鳟,为啥离不开挪威的“援助”?

这就要从挪威的养殖实力说起了。在国人印象中,挪威向来都是和三文鱼绑定在一起的。事实上,挪威企业把三文鱼打造成海水鱼的“代表作”,这是80年代之后才有的事。在此之前,挪威渔民最早饲养的是虹鳟,而不是三文鱼。

时间回到1959年,挪威海产界的先驱者卡斯滕·维克和奥拉夫·维克率先利用网箱养殖虹鳟,后来偶然发现虹鳟能适应海水环境,于是便将网箱转入海水中,扩大了养殖产量。

在70年代之前,虹鳟一直都是挪威养殖户首选的品种,其产量要远高于三文鱼,在海水鱼中占比高达80%以上。当时的三文鱼只是小众品种,养的人很少,直到60年代末才开始发生转折。

1969年,挪威渔民在拉克萨维卡海域尝试性地投放了20000尾三文鱼幼苗,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三文鱼的养殖渔场。万万没想到,“试水”的三文鱼大获成功,肉质更佳,味道明显比虹鳟更好,随即成为市场上的爆款。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养殖虹鳟,继而转型三文鱼的养殖。从此,三文鱼产量急剧攀升,并于1977年正式取代虹鳟,成为了挪威的“海产一哥”。

到了1990年,三文鱼在挪威市场一骑绝尘,在海水鱼总产量中占比高达96.95%,创下了历史最高纪录。时至今日,三文鱼依然保持着93%以上的养殖占有量,垄断地位已经难以撼动。

而在养殖设备方面,虹鳟和三文鱼一脉相承,老牌水产企业在生产工艺、营养配方、自动化等方面早已是轻车熟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目前,国内企业还没有实力研发出同一水平的养殖和加工生产线,因此要把鲑鳟鱼产业“蛋糕”做大,还真离不开挪威企业的助力。

养殖设备的难题找到了门路,但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近年来,从龙羊峡库区逃逸的“漏网之鱼”引发关注,若不严格把关,同样可能引发严重的生态危机。

说来也奇怪,鲑鳟鱼的网箱养殖仿佛陷入了一个怪圈:无论是挪威、智利还是中国,网箱逃逸事件似乎注定难以避免,每次逃逸都会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最为典型的案例莫过于2018年7月挪威的三文鱼逃逸事故。据估计,该事故中逃逸的三文鱼约有69万尾,尽管事发后当地渔场极力围捕三文鱼,但最终也只回收了5.5%,远远没有达到设定的10%回收标准。

略显尴尬的是,涉事渔场虽是挪威企业,但事发海域却在智利。大批三文鱼外泄无疑会对智利的渔业、生态造成损失,杂交所引发的基因污染更是后患无穷。后经专家组评估,智利政府最终对挪威企业处以714万美元的巨额罚款,这张生态罚单面值之大,一度登上不少媒体的头版头条。

视线再回到青海的龙羊峡水库。据统计,2017年时龙羊峡库区200个网箱共生产出9000吨虹鳟,仅商品鱼就有数百万尾,逃逸风险相当高。

黄河上游水系图

而事实上,黄河上游的渔业调查中早就发现了虹鳟的踪迹,野外钓捕案例更是数见不鲜。有钓友表示:水库内的虹鳟确实有很多,运气好的话十几分钟就能钓上4~5条,垂钓地点正是在黄河贵德段的特有鱼类水产种质保护区内。

当地渔民也曾对媒体介绍:

这些逃跑的虹鳟不一定来自于龙羊峡的网箱,因为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等水库也在虹鳟的养殖之列。此前在李家峡库区,就有网友调获过10多斤重的虹鳟,路亚虹鳟甚至已成为上游河段的热门垂钓项目。

虹鳟逃逸有多大隐患?

虹鳟是鲑形目鲑科鳟鱼属鱼类,性情凶猛,掠食性强,是不折不扣的食肉鱼。龙羊峡库区中所饲养的虹鳟多是三倍体虹鳟,比普通的二倍体虹鳟长得更快,而且抗病力强,个体硕大。三倍体虹鳟没有自然繁殖能力,但考虑到凶猛食性,野外种群带来的隐患仍非同小可。

据维基百科记载:虹鳟口大,雄鱼体侧有彩虹般的桃红纵带,成年后体长可达120公分。虹鳟还是世界上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物种之一,其食性非常贪婪,几乎可以吃掉任何能捕捉到的猎物。比如:落入水中的陆生昆虫(蟋蟀、蚱蜢等),能吞下相当于自身体长1/3的硬骨鱼,甚至还有捕食条纹草蛇(Natrix helvetica)的记录。

总之,这些“漏网之鱼”对黄河的土著鱼仍是不小的威胁。要知道,黄河土著鱼的繁殖周期普遍为4~6年,骨唇黄河鱼、极边扁咽齿鱼等更是濒危物种,一旦被外来的虹鳟过度捕食,就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恢复。对于虹鳟的威胁,需要展开专项资源调查,确定种群动态及分布范围,做足准备,防患于未然。

相关资讯

龙羊峡——大地的丰碑

龙羊峡位于青海省共和县与贵德县之间的黄河干流上,龙羊峡水电站距黄河发源地1684千米。#两岸文化寻宝#王维贤“龙羊”,藏语意为险峻的沟壑、悬崖深谷。黄河流经青海大草原后 ,看到的第一座水电站 ,就是世界闻名的中国第二大水电站 ,龙羊峡水电站。

品牌亮丽、宜居宜业的龙羊峡

“龙羊峡三文鱼”中国峡湾挑战赛。肥美的三文鱼。现代化的生产车间。江昊鹏摄影金秋十月,一场黄河文化音乐嘉年华,打破了龙羊峡镇往日的静谧。正值黄金周,从四面八方来到小镇的人,在感受视觉盛宴的同时,品尝鱼类佳肴也是每一位游客

被誉为中国的科罗拉多,悬崖峭壁间的龙羊峡,创造了多个世界之最

我们追溯黄河源头的旅程来到贵德,沿黄河溯流而上,很快就来到龙羊峡大峡谷,周边地貌发生变化,只一眼就被这里的景观震。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这或许就是对高原水利工程的最佳描述,在黄河上游,不仅有刘家峡,还有一座龙羊峡,同样是一座伟大的水利工程。

“淡水三文鱼”到底是什么鱼?

三文鱼刺身爱好者注意了,端上你餐桌的“三文鱼”生鱼片,有可能并不来自太平洋或者大西洋,而是产自距出海口有3000公里的黄河上游最大的人工水库——龙羊峡水库。在这380平方公里的水库中,约有200个周长约100米的圆形网箱,据称每年能提供90。

龙羊峡水电站31年首次蓄水达标

来源:经济参考报黄河是北方地区重要的生命之源,随着黄河干流相关水利枢纽的建成,对黄河治理、兴利除害、生态保护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1月5日9时,黄河上游的“龙头电站”——龙羊峡水电站成功蓄水至2600米,这是该电站自1987年首台机组投产。

七月夏日,“热”起来的龙羊峡

碧绿盈盈的龙羊大峡谷景区,仿佛人在画中游。7月18日,由海南藏族自治州文体旅游广电局主办、共和县文体旅游广电局、青海龙羊峡艺苑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承办、青海弘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协办的“品青海·印象龙羊峡”主题系列推介活动在龙羊峡镇拉开帷幕。

龙羊峡水电站开闸泄洪

新华社西宁6月19日电(记者 王金金)记者从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了解到,根据当前汛情和天气,素有“黄河第一坝”之称的龙羊峡水电站于6月18日开闸泄洪。“大坝巍峨,平湖壮阔。”6月18日18时03分,龙羊峡水电站中孔提门泄水,。

青海海南:“品青海印象龙羊峡”系列活动正式启动

祁增蓓 摄图为启动仪式现场。祁增蓓 摄中新网青海海南7月18日电(李江宁 祁增蓓)“希望让龙羊峡这片充满神奇色彩的旅游胜地走出海南、走出青海。”7月18日,青海龙羊峡艺苑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保明在“品青海·印象。

指虹鳟为三文鱼:水产团体发布所谓生食标准,龙羊峡参与制定

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号称产出中国“三分之一的三文鱼”、实际则生产虹鳟鱼的青海民泽龙羊峡生态水殖有限公司也参与了该标准制定。日前,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发布《生食三文鱼》团体标准(以下简称“《团体标准》”),称虹鳟属于三文鱼。

青海龙羊峡:黄河第一大峡谷的非常景观

壮美的龙羊峡。壮美的龙羊峡。青海龙羊峡黄河大峡谷,号称中国的“科罗拉多”,沿途两岸壁立千仞,岩石为沉积岩,岩壁水平岩层清晰明了,系亿万年前地质沉积物。龙羊峡为藏语音译,即“险峻的深渊峡谷”。

友情链接

SEO域名抢注宝宝起名网妈妈知道币圈比亚迪A股美赞臣奶粉评价网速比涛泳镜无人机航拍网美食菜谱网电烤箱品牌网冰岛旅游官网生肖马运势网营养师学习网海天味业A股谢姓取名大全徐峥影迷网玉溪新闻头条网苹果手机评测网燕京啤酒A股票
青海旅游网是青海旅游门户资讯网站,青海省旅游必去十大景点、青海旅游网、青海旅游、青海旅游导游推荐、青海旅游资讯、青海旅游线路、青海旅游攻略、青海景点大全、青海景区介绍、青海旅游新闻、青海美食、青海周边游、青海城市旅游、青海酒店、青海自由行、玩转青海、青海旅游信息、青海自助游、青海旅游门户、青海体验游攻略资讯。
青海旅游网 21299.cn ©2022-2028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