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5 11:58:45 | 浏览:1680
由来:人民日报网-老百姓日报国际版
本报电 近日,青海湖国家公园开始进入建立环节。
青海湖坐落于西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是中国最大的湖。
据中国新闻社报导,青海湖水流量提升,河段水体长期保持,大草原综合性植被盖度提高,物种多样性网络资源修复加速,生态环境显著提升,为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青海湖河段是维护保养西藏高原东北部地区生态安全和中国西北部地区外部环境生物的多样性的主要水质;是防止中西部土地荒漠化往东扩散、确保东部地区农业区生态安全的绿色长城;是高原地区生物基因库,国际性候鸟迁徙安全通道重要节点;是中国内流区详细水循环系统水生态全过程的常见地区,构成了独有的“草—河—湖—鱼—鸟”相互依存生态圈,具有我国象征性。建立青海湖国家公园,对中国生态安全天然屏障和西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极其重要。
近期,青海省运行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管理体系示范性省基本建设,在中国首先进行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顺利完成三江源和柴达木盆地2个国家公园体系示范点每日任务。三江源国家公园宣布设园,变成中国第一批、排到第一位、面积最大的国家公园。
青海湖湿地公园标示性种群(鸟类)类型由2017年的92种增至2021年的97种,栖居鸟类总数较2017年的33.6万余只提升69.9%,做到57.1万个,青海湖变成中国冬候鸟繁育总数较多、物种更为密集的繁殖地。与此同时,根据依次5次执行封湖育鱼,青海湖裸鲤资源储存量逐渐修复,2021年,青海湖裸鲤网络资源储藏量较2017年提升33.6%,做到10.85万吨级;普氏原羚总数较2017年提升120.8%,做到2800余只;草坪综合性植被盖度达59.7%,大草原植物多样性丰富多彩平稳;湿地保护率达69%,河段物种多样性和种群丰富度大幅度提升。
(李南京江宁)
新华社记者方喆摄5月27日,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莘庄梅园外,市民在入园前使用手机扫描公园场所码。5月27日,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莘庄梅园内,园林工人在修剪花枝。5月27日,在位于上海市闵行区的莘庄梅园内,园林工人在修剪花枝。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吴治聪 实习生乔梓丹 深圳报道 近三年来,深圳市生态环境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深圳是全国第一个成功全域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副省级城市。截至2022年上半年,深圳市公园总数达到1238个,各类步道超过3000公里。
深圳是“千园之城”,公园数量、面积和密度都已经居于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之上,深圳着力推进“公园城市”的建设,”推窗见绿、开门入园“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深圳为什么要建公园城市?公园城市的规划愿景和发展目标是什么?2022-2024年期间,公园城市
8月26日,情报员“起点6572"向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发来一组拍摄于济南章丘绣江河公园的照片,时下的绣江河公园,丰盈的泉水让绣江河公园生机勃勃,公园里满。秋天的章丘绣江河公园,清风习习,白云飘拂,荷花朵朵,船儿悠悠,如在画中游。
央广网西宁8月25日消息(见习记者 贾海元)群加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因其独特秀美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古朴神秘的民风民情,被誉为“高原绿色明珠”。阔叶林、针叶林、灌木林、高。
央广网大通8月18日消息(记者 张海东)8月18日,央广网记者走进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青山乡,直击当地山洪受灾情况。航拍山洪受灾地区(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航拍山洪受灾地区(央广网记者 张海东 摄)航拍山洪受灾地区(央广网记者。
8月22日,情报员“起点6572”向齐鲁晚报官方客户端齐鲁壹点情报站发来一组拍摄于济南森林公园的照片,高空俯瞰公园林幽草碧,养眼又清新。满屏碧绿,郁郁葱葱,这里景色美如画。走进景色宜人的森林公园,空气里透着清新,目之所及处,皆是绿色。
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夏天的南宁生机盎然,尤其是南湖,经过水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后成为了很多小动物栖息的家园,甚至有的候鸟,已经在南湖安家落户、繁育后代。最近湖面上又添了6位小可爱,让我们一起看看它们是谁。
(深圳新闻网记者 林恒鑫 摄)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24日讯(记者 林恒鑫)记者了解到,深圳市气象局于8月24日12时发布台风黄色预警信息,为确保广大市民游客的人身安全,根据《深圳市防风防汛预案》,8月24日起,深圳全市公园暂
深圳北站中心公园里未开放的“云顶书吧”。深圳晚报记者 罗明 摄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23日讯(深圳晚报记者 罗明)近日,有市民向深晚记者反映,深圳北站中心公园开放快3年了,但公园里的“云顶书吧”至今未开放,且对外称一直在装修中